大家平安。今天开始,我将给大家分享《哥林多前书》系列。今天我们来讲这封信的头三节。
神把给大家分享哥林多前书的意念放在我心中,我想可能有几个原因。
首先是因为这卷书是写给外邦人的,其中不太涉及一些犹太人特有的问题,比如罗马书处理的犹太人得救的问题,希伯来书处理的部分犹太信徒又想回到靠守律法来称义的问题等等。相反,其中涉及到很多外帮人的问题,例如拜偶像、对死人复活问题的疑惑(我们知道,拜偶像在犹太人中是大忌,而在外邦人中是很常见的;死人复活的问题,在犹太人中是一个普遍的观念,而在外邦人中却并非如此。在当时的犹太宗教中,人数占多的法利赛人是坚信死人复活的,而这一派对普通犹太人的信仰生活影响巨大。我们在马太福音22章看到另有一派撒都该人,是不相信死人复活的,他们人数很少、掌握着宗教政治权力,但对犹太人的信仰生活影响不大)。而我们中国教会,作为同样的非犹太信徒,可能也面临着更多相似的问题,因此我们来一起分享哥林多前书,对帮助我们的生命的成长将大有好处。
其次,哥林多教会所处的地方哥林多城,是当时希腊地区商业与政治的主要城市,处于商旅要道,经济上十分发达;哥林多城本身受希腊文化影响,人们醉心于希腊哲学,有多种的宗教并存;同时作为一个商业大城市,社会风气也是淫佚放荡。——大家有没有发现?这样的的环境是不是和现在中国的大城市很像?
与同时代的其他教会相比,哥林多教会是一个物质富足、满有恩赐的教会,而且从外部环境上,信仰环境也相对比较宽松。但是哥林多教会却在属灵生命上极不成熟,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。
——这也和我们今天中国教会,尤其是处在中国的城市教会有着相似之处。神对我们在物质上有着丰富的供应,信仰环境虽然并非完全自由,但也是相对宽松。那么我们中国教会,我们每个人,在属灵的生命上是否足够成熟?我们的教会,我们每个人,是否都有哥林多教会中的那些问题?求主怜悯我们,通过哥林多前书的分享,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光景,在神面前可以真心地悔改。也求我们的主借着哥林多前书使我们每个人都更加的成熟和坚固。
一、写作背景
首先,我介绍一下这卷书的写作背景。使徒行传记载,保罗在第二次宣教旅程中,从雅典来到哥林多,他在那里遇见了百基拉和亚居拉,和他们同住,织了一段时间帐篷。他在那里将神的道教训哥林多人,也在那里经历了被犹太人在迦流面前控诉,但迦流拒绝审理犹太人教内的案子。
保罗在离开哥林多后,到了以弗所,之后回到耶路撒冷,完成了他第二次的宣教旅程。不久之后,他从安提阿出发,开始了第三次宣教旅程。经过加拉太、弗吕家,到了以弗所。在那里他得到消息哥林多教会有各种问题,因此写下了哥林多前书。
虽然这封信名称叫哥林多前书,但其实这应该是保罗给哥林多人写下的第二封信。第一封信中,保罗已经针对他们的问题作出了指示,包括不可与淫乱的人相交(哥林多前书5:9),但似乎效果并不理想,因此保罗写下了这第二封信,即哥林多前书。保罗给哥林多教会写的这第一封信已经失传。但我想特别说明的是,即使有一天考古发现找到了这封信,由于这封信并非是受圣灵感动所默示的,因此也不具有绝对的权威性。
如果我们去看使徒行传对保罗第二次宣教旅程的记述,就是使徒行传第15:39~18:22,我们发现在这次宣教旅程中,哥林多城是保罗待的时间最久的地方,使徒行传18:11记载保罗在那里住了有一年半的时间。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,哥林多教会当时是保罗花费了最多心血的一个教会。就像一个被父母花费了最多心血教导他孩子,结果却不走正路,我想做父母的一定是非常痛心的。
我们在保罗的这封信里面,能够看到保罗的这种痛心,他既严辞责备,又温柔劝勉哥林多教会这个他曾花费最多时间来教养的孩子,希望他们能够重新走到正确的轨道上来。
二、我们的主
我们今天分享的经文中,保罗首先宣告他使徒的身份,声明他的职分并非出于自己的私意,而是蒙神所召,也是奉神的旨意行事和传讲信息。
这是他在所有书信中的行文方式。这种宣告一方面使他的身份和教导都获得了权威的根据,即从神而来;但另一方面,也意味着他把自己置于一个承担重大责任的地位,即作为一个神的使者,他不敢扭曲神的话,因为一旦扭曲神的话导致听的人跌倒,那他作为神的使者,是首先受罚的人。
这就是为什么我常常说,你在教会听道和讲道,都是非常危险的活动。讲道的人如果任意扭曲神的话语,凭私意胡乱解经,使听道的人行到错误的道路上去,那是要向神交账的;同样,如果讲道的人忠心传讲了神的道,而听道的人却不去行神的道,那听道的人也是要向神交账的。我们每个人在基督里都享有权利,也都有义务。
好。我们看第二节,保罗这封信写给在哥林多的教会。这里中文的翻译应该是从原文直译过来的,但这译法可能会让人产生误解,大家看“以及”后面的内容,“以及所有在各处求告我主耶稣基督之名的人”。似乎保罗既是写给哥林多教会,也是写给在各处求告耶稣之名的人。但是从上下文看,保罗写这封书信显然目的不是让哥林多人看完后,拿给其他教会去传阅。因此很多英文版在这里的翻译和中文版不同,这里的“以及”,英文版翻译为“with”,翻译过来就是说保罗写信给哥林多的神的教会的人,这些人“同着”(with)那些求告我主耶稣基督之名的人一起在基督耶稣里成圣,蒙召做圣徒。耶稣既是其他这些求告耶稣基督之名的人的主,也是保罗和哥林多神的教会的主。
这个翻译我认为是更为符合文义的。如果是这样的翻译,我们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到,一个蒙召做圣徒的人会表现出来的生命形态: 就是求告耶稣基督之名、在耶稣基督里成圣。
什么叫求告耶稣基督之名呢?如果我们从旧约来看,这首先意味着敬拜神。创世记第4章讲到我们的始祖亚当夏娃被神驱逐出伊甸园,他们生了该隐和亚伯,后来亚伯被该隐所杀,神又把该隐驱逐出他的面,让他住在挪得之地。亚当在130岁的时候生了赛特,圣经记载,从那时候人才开始”求告耶和华的名”(创世记4:25)。我们可以推测在亚伯死后,可能约有一百多年的时间,神是不被人所呼求的,那时的人口都是该隐的后代,他们并不敬拜神,而是与神为敌。直到赛特出生,才开始有了敬拜神的人。另外,创世记第12章记载,神呼召亚伯拉罕离开他的家,亚伯兰跟随神的指示一路走到伯特利的山。他在那里支搭起帐篷,又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,“求告耶和华的名”。
所以圣徒都是求告耶和华的,我们新约时代的圣徒,就是求告我们的主耶稣,他就是耶和华。求告耶和华的名,与求告我主耶稣基督的名,是同等的。所以求告耶稣基督的名,就意味着敬拜耶稣基督,意味着认耶稣基督是神。这是保罗在这里所要表达的主要的意思。
既然是敬拜,那么一定是一个下对上的行为。这首先意味着我们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,心态上,是把自己放在一个极低的位置,而把敬拜的对象,就是耶稣,放在一个极高的位置上。所以保罗在第2节的最后又强调:基督是他们的主,也是我们的主。这里的“他们”,是说基督是所有在各处呼求他名之人的主;这里的“我们”,很可能是指当时和保罗在一起的人,包括所提尼、以及哥林多前书最后一章提到的亚西亚的众弟兄,也可能包括了看到信的哥林多人。但不管怎么样,我们看到,保罗在进行他下面的一切教导之先,首先要提醒哥林多人:你们要搞清楚自己和基督之间是什么关系。这是保罗下面一切对哥林多人在伦理层面、生活层面教导的前提。这个关系如果首先就错了,那么后面说再多、做再多,都是做无用功。
我在给人分享信仰的时候,常常会听到有人说,信教挺好的,都是劝人行善的。这些人不明白,基督教不是一个劝人行善的宗教,而是一个劝人与耶稣建立正确关系的信仰。有了这个关系,就有了一切;没有这个关系,那一切都没有意义。你做的一切事情,只有在这个关系当中来做,才有意义;不在这个关系当中做,就没有意义,只是草木禾秸,被火一烧,被风一吹,就都没有了。
我们和耶稣的这个关系,就是他是我们的主。“主”这个词我们从字面看,首先的意思就是,他是我们的主人,我们的主宰,他为大,他是最重要的。这也意味着,其他的都不是主,其他都比他小,都没有他重要。你认耶稣是主,才是开启基督徒生活的前提。
现在市面上有一些错误的教导,先是把耶稣与我们的关系区分成救主和主宰,认为只要你承认或者说相信耶稣是你的救赎主,不需要承认或者说相信耶稣是你的主宰,你也可以得救。弟兄姐妹们,这是不对的。仅仅相信耶稣在十字架上为你的罪承担了代价,可以把你从神的烈怒中拯救出来,这不是圣经上所说的“信”。你的信心还必须包括对耶稣真正身份的承认:他是这个宇宙的主宰;以及对这种身份的回应:他是我的主宰,我愿意屈服在他下面。
路加福音14:25~33节说:“人到我这里来,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、妻子、儿女、弟兄、姐妹和自己的性命,就不能作我的门徒。凡不背着自己十字架跟从我的,也不能作我的门徒。你们哪一个要盖一座楼,不先坐下算计花费,能盖成不能呢?恐怕安了地基,不能成功,看见的人都笑话他,说:‘这个人开了工,却不能完工。’或是一个王出去和别的王打仗,岂不先坐下酌量,能用一万兵去敌那领二万兵来攻打他的吗?若是不能,就趁敌人还远的时候,派使者去求和息的条款。这样,你们无论什么人,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,就不能作我的门徒。”
耶稣要求来跟随他的人,在做出决定之前,首先要计算代价。是不是愿意“放弃一切”来跟随他?你是不是愿意,注意我说的是“愿意”,而不是将来实际遇到事情的时候,你能够,而是意志上你是否愿意放弃一切来跟随主?在圣经里的教训、劝勉,以及耶稣基督里的各样福分,其实都是以你愿意认耶稣是主,也就是说愿意放弃一切来跟随他开始的。没有这个前提,后面都没有意义。
所以弟兄姐妹们,我恳请你们再次在神面前思考这个问题:我知道跟随耶稣是要我放弃一切的,我在计算了这个代价之后,是否还“愿意”去跟随他?大家注意,这个问题不是提给那些信心很大的人的,而是提给每一个想来跟随耶稣的人的。你是否愿意把他认做是你的主人,你的主宰,放弃一切来跟随他?
三、已经圣洁
在第2节中,保罗说这封信是写给那些在基督里成圣、蒙召做圣徒的哥林多人的。所以耶稣是这些人的主,这些人也理当认耶稣是主。这句话在新译本中的翻译是“写信给在哥林多神的教会,就是在基督耶稣里已经被分别为圣,蒙召为圣徒的人。”英文NIV的翻译是“to those sanctified in Christ Jesus, called to be saints.” KJV的翻译是“to them that are sanctified in Christ Jesus, called to be saints.”
我们看到,保罗这里是在说,这些哥林多的人“已经”被圣化了。就是已经被神分别出来,作为他的产业。尽管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有各样的败坏、幼稚、不成熟,但他们仍然是被神所分别出来的人,神是与他们同在的。他们与神的这种关系,是从他们与耶稣之间的关系而来的。
认耶稣是主的人,神就把他们分别出来。即使他们败坏,即使他们幼稚,他们也已经取得圣徒的身份了,因为他们被分别出来本身不是由于他们自己的行为,而是凭着在意志上对耶稣的认信——就是认他是主。这样的信心就像管道,透过这根管道,耶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义,就白白加给我们,使我们这些败坏的人,即使仍然暂时生活在败坏当中,但在神看来也是洁白如雪,毫无瑕疵,因而能够成为他的产业和他的孩子。
兄弟姐妹们,你们知道自己在神面前有这样的地位吗?你们相信自己在神面前有这样的地位吗?我可以明明白白地告诉你,如果你愿意认耶稣是你的主,如果你愿意放弃一切来跟随耶稣,你就有这样的地位。当前的你,可能处在某种疲乏软弱当中,可能在被某种罪所纠缠,一直无法胜过;可能焦虑于学习、做实验、找工作等等事情中,但你要知道,既然你认耶稣是主,神就把你分别出来,认你做他的儿子、女儿,并且把永生赐给你。这是一种什么感觉?
弟兄姐妹们,我也恳请你们,去思想你在神面前的这种地位,去思想你是属于创造天地的主的。他在保护你,他在看顾你。我愿你当真的理解、体会,也经验到你在神面前的这种地位,从而从内心生发出基督里的喜乐。带着这样的喜乐,去面对神的律法,去过一个圣徒的生活,与你们所蒙的召相称。
保罗在后面对哥林多教会败坏的斥责,正是神借着他,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对自己儿女的斥责。既然是斥责,那总归是不好听的话,心里自然会产生排斥感。但就神而言,这表面的斥责,在底层是以爱做根基的,就是神对他孩子的爱;就我们而言,这自然的排斥感,因着我们底层对我们在神面前的地位的认识而产生的那种喜乐,就可以被消化掉,从而神的斥责就变成了我们能够吸收,用以矫正自己的行为的信息,变成了真正对我们生命有益的东西。
所以,兄弟姐妹们,我恳请你们好好思考这两个问题:(1)我真的认耶稣是我的主吗?(或者换一个表达方式,我真的“愿意”放弃一切来跟随他吗?)(2)我在神面前的地位到底是什么?